- 陈智毅;狄德海;詹圣泽;詹彪彩;詹莉;詹博超;詹圳;詹雄;
在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了新质生产力与城市圈建设发展的热潮。运用文献资料搜集和质性研究等方法,通过学思践悟其新兴趋势,进一步科学理解和掌握当今新质生产力和城市圈发展的内涵特征等要素,提出了城市圈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分析了城市与城市圈融合发展的影响与驱动因素,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和城市圈辩证发展的互益关系及其赋能推动路径,对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服务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工作水平,把握好经济建设与经济管理的脉搏和方向,不断提高城市及城市圈建设发展品质等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025年05期 No.39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杨丽;王悦;陈诗颖;
农业和工业是黄河流域主要用水部门。实现工农业水资源高效、协同、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与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7—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数据,应用并行两阶段SBM-DEA模型,从效率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工农业水资源利用及治理现状。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工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污染治理综合效率整体较低,改善空间较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区域异质性显著,高效率城市多集中上游,仅约7%的城市综合效率达到1。(2)各城市群在不同阶段效率均未达到效率前沿,表现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下游>中游>上游、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上游>中游>下游、水资源治理效率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格局,需要重点关注晋中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3)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制约综合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应重视生产部门在人力、资金、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树立工农业生产和治污协调推进的意识。
2025年05期 No.394 5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段志风;张江涛;王朋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山西省作为黄河流域关键省份,兼具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地标。文章旨在通过审视旅游资源整合、文旅产品创新、市场响应及政策支持等现状,探讨山西省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指出旅游基础设施、文旅资源保护与活化、文旅产品供给、黄河文化宣传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区域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白鸽;赵永斌;
加快利用外资、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内陆资源型地区对中国全方位开放至关重要,但当前理论界缺乏对内陆资源的型地区利用外资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没有从引资和投资主体出发,开展引资投资双向动因的解释。文章立足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两大特征,系统性提出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的引资-投资双向动因,并找出了内陆区位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类型上的冲突关系和转化条件,提出外商投资内陆资源型地区的不完全竞争环境规制模型。研究发现:促进外贸、推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内陆区位特征主导的引资动因;补齐资源型产业的资本缺口、技术缺口、产业链缺口,寻求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是资源型经济特征主导下的引资动因。内陆区位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类型上,特别是运输成本敏感度方面存在冲突,但可通过技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得到协调。从外商的视角看,保持内部化优势是外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底层逻辑,寻求能源、原材料和“污染避难所”是外商投资中国内陆资源型地区的独特动因,区域创新能力和配套产业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外商投资规模。
2025年05期 No.39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刘雯;陈强强;朱晓蕾;马晶;
摸清甘肃省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碳排放量和碳脱钩水平是推进甘肃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文章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Tapio脱钩模型,统计分析甘肃省能源现状,诊断甘肃碳排放脱钩状态,测算零碳能源生产能力,探讨甘肃省碳减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碳达峰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受限于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费占比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比大。(2)2005—2021年,甘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相对稳定。(3)甘肃省零碳能源生产能力整体较弱(指数均值为0.27),但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速5.58%。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低碳能源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等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助力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05期 No.39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