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研究

本刊特稿

  •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陈培祯;詹湘东;李健;

    通过采集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构建了包含工业机器人应用、新质生产力以及组织韧性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组织韧性显著调节了这一关系,削弱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倒U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在推进工业机器人应用过程中,应注重组织韧性的培养和提升,以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对生产力的正向作用,同时减少可能的负面影响。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该研究提供了关于如何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利用工业机器人,以及如何通过提升组织韧性来优化生产力发展的有益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1-6+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机理、内涵与价值实现研究

    张士彬;高嘉乐;孙家坤;

    研究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价值实现形式,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首先,在分析建筑产业互联网起源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内在形成机理进行探索;其次,以数据流视角分析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内涵,并通过商业画布明晰其运作过程;最后,从价值链视角分析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价值实现过程,包括价值发现、价值传递、价值获取、价值维护四个方面。研究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实现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7-11+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制造企业数智产品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基于价值共创视角

    贺璐敏;张祺瑞;洪欢欢;

    随着数智时代技术范式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更迭,创新主体间的价值共创成为实现数智产品有效开发与业内推广的重要方式。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文章选取2014—2024年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NB-IoT智能水表创新的纵向单案例,旨在揭示制造企业数智产品创新的过程机制。研究发现:在数智产品开发阶段,企业识别到技术主导型共创情境,采取紧密协同型价值共创模式,嵌入合作网络、引入数智技术并实现伙伴资源互补,实现数智产品的初步开发。在数智产品推广阶段,企业识别到技术主导型共创情境,采取多元共生型价值共创模式,通过加速市场拓展、迭代数智产品和业内资源共享,最终实现数智产品的行业内推广与应用。

    2025年05期 No.394 12-1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家族企业二代组合创业过程机制研究——基于资源拼凑视角

    郑梅园;陈士慧;张聪群;

    跨代创业是延续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家族企业二代继任后构建自身合法性的重要方法,组合创业是众多二代开展跨代创业的主要形式,但现有文献对该过程机制缺乏探讨。本文使用纵向单案例研究,通过分析湖南忘不了服饰公司的创二代组合过程,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创二代受到家族企业继任导向和个人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导向的影响,倾向于选择组合创业;其次,二代通过继承家族特有资源与拓展自身资源,并将两者整合以开展组合创业活动;最后,二代的组合创业效果通过新业务开发和旧业务更新两种形式显现。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族创业研究领域的内容,为创二代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2025年05期 No.394 18-23+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宏观经济

  •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茹佳晨;马永斌;

    面对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文章基于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准则层,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0—2022年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研究结果发现:(1)从横向来看,我国各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其中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等东部地区省份(城市)综合评价分数较高;(2)从纵向来看,我国四大经济区在2010—2022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较快,而东北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我国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差异性的理解,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与建议。

    2025年05期 No.394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机制及研究框架

    彭琳;

    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是提升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重要手段,零星存在于组织管理实践中,尚未形成共识。文章对社会责任型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回顾并构建了整合研究框架。研究发现,其在概念内涵上主要分为员工导向视角和员工参与视角,在结构维度上包括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在理论基础上涵盖利益相关者理论、角色理论、归因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社会交换理论、事件系统理论等14个理论,在研究路径上围绕着认知路径、情感路径和社会路径等展开。未来需要结合本土情境进一步探索其概念结构,并基于不同理论视角拓展其前因后果和边界条件。

    2025年05期 No.394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丁颖莉;陈佳玲;丛海彬;

    文章以2009—2021年61个经济体13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考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韧性,这一结果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更换变量、更换估计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和资本形成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异质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对中高技术行业、高收入行业的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韧性的影响更大。

    2025年05期 No.394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人文经济学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创新驱动策略

    冉芳兰;李红亮;

    人文经济学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视角,强调文化、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独特的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人文经济学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这与新质生产力追求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一致,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价值导向;人文经济学认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强调创新驱动,而文化创新是创新的重要源泉,人文经济学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创新的动力和方向。

    2025年05期 No.394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区域经济

  • 从新质生产力与城市圈探究其研究兴起

    陈智毅;狄德海;詹圣泽;詹彪彩;詹莉;詹博超;詹圳;詹雄;

    在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了新质生产力与城市圈建设发展的热潮。运用文献资料搜集和质性研究等方法,通过学思践悟其新兴趋势,进一步科学理解和掌握当今新质生产力和城市圈发展的内涵特征等要素,提出了城市圈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目的性,分析了城市与城市圈融合发展的影响与驱动因素,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和城市圈辩证发展的互益关系及其赋能推动路径,对于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服务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建设工作水平,把握好经济建设与经济管理的脉搏和方向,不断提高城市及城市圈建设发展品质等极具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2025年05期 No.39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黄河流域城市群工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治理效率研究——基于并行两阶段SBM-DEA模型

    杨丽;王悦;陈诗颖;

    农业和工业是黄河流域主要用水部门。实现工农业水资源高效、协同、可持续利用,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前提与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7—2021年黄河流域城市数据,应用并行两阶段SBM-DEA模型,从效率视角研究黄河流域城市群工农业水资源利用及治理现状。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工农业水资源利用与污染治理综合效率整体较低,改善空间较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区域异质性显著,高效率城市多集中上游,仅约7%的城市综合效率达到1。(2)各城市群在不同阶段效率均未达到效率前沿,表现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下游>中游>上游、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上游>中游>下游、水资源治理效率下游>上游>中游的分布格局,需要重点关注晋中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3)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制约综合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应重视生产部门在人力、资金、水资源、污染物排放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树立工农业生产和治污协调推进的意识。

    2025年05期 No.394 54-5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山西省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段志风;张江涛;王朋军;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山西省作为黄河流域关键省份,兼具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地标。文章旨在通过审视旅游资源整合、文旅产品创新、市场响应及政策支持等现状,探讨山西省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指出旅游基础设施、文旅资源保护与活化、文旅产品供给、黄河文化宣传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期为区域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双向动因研究

    白鸽;赵永斌;

    加快利用外资、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内陆资源型地区对中国全方位开放至关重要,但当前理论界缺乏对内陆资源的型地区利用外资的理论支撑,特别是没有从引资和投资主体出发,开展引资投资双向动因的解释。文章立足内陆区位特征和资源型经济特征两大特征,系统性提出内陆资源型地区利用外资的引资-投资双向动因,并找出了内陆区位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类型上的冲突关系和转化条件,提出外商投资内陆资源型地区的不完全竞争环境规制模型。研究发现:促进外贸、推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内陆区位特征主导的引资动因;补齐资源型产业的资本缺口、技术缺口、产业链缺口,寻求资源型产业的接续产业,是资源型经济特征主导下的引资动因。内陆区位特征与资源型经济特征在引资类型上,特别是运输成本敏感度方面存在冲突,但可通过技术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得到协调。从外商的视角看,保持内部化优势是外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底层逻辑,寻求能源、原材料和“污染避难所”是外商投资中国内陆资源型地区的独特动因,区域创新能力和配套产业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外商投资规模。

    2025年05期 No.39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甘肃省能源现状、脱钩水平及碳减排对策研究

    刘雯;陈强强;朱晓蕾;马晶;

    摸清甘肃省能源生产消费结构、碳排放量和碳脱钩水平是推进甘肃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基础和关键要素。文章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Tapio脱钩模型,统计分析甘肃省能源现状,诊断甘肃碳排放脱钩状态,测算零碳能源生产能力,探讨甘肃省碳减排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碳达峰战略目标的实现主要受限于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费占比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比大。(2)2005—2021年,甘肃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脱钩状态相对稳定。(3)甘肃省零碳能源生产能力整体较弱(指数均值为0.27),但上升趋势明显,年均增速5.58%。提出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低碳能源发展、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力培育壮大链主企业等3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助力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05期 No.39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农业经济

  • 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蒙可;张菊霞;

    农业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农业资源投入与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对推动中国农业的绿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选取黄河流域9省2012—2022年农业生态效率作为投入产出指标,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黄河流域近11年的农业生态效率变化情况,之后运用Tobit模型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从静态分析视角,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较投入而言,产出收益较少,且研究期内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小于1,期间平均值为0.832。(2)从动态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其效率值均在1之上,而技术效率的变动不一,有些年份其均值没有达到1,表明黄河流域在资源配置和生产管理方面仍有优化空间。(3)在影响因素方面,受灾面积对生态整体测量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生态整体测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规模化水平对生态整体测量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农业产业结构对生态整体测量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2025年05期 No.39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农业科技投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甘肃省的实证分析

    张英;莫琪江;

    文章采用SBM-GML生产率函数法对甘肃省2010—2022年14个市州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甘肃省粮食生产效率年均增长8.11%,技术进步年均增长1.85%,技术进步依旧是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粮食生产效率的阶段波动性和区域差异性明显,具体表现为:河西地区最高,中部次之,陇东南地区最低。在影响因素方面,除过农业受灾率起到反向作用,其他指标均起到了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坚持技术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科技推广路线,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等建议。

    2025年05期 No.394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途径的数字化、精细化研究

    王玉玲;

    振兴乡村最主要的是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建立在既有产业数字化和精细化发展的模式下,寻求数字型转化和推进细节的精细化操作。文章在研究中运用产业发展前后比较的方式,利用数据和案例分析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并对其发展的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得出的结论表明,振兴乡村经济产业发展的基本出路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的精细化推进。

    2025年05期 No.39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产业经济

  • 装备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吴迪;

    关注和重视装备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为构建现代化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注入不竭动力。文章首先在搜集相关领导人讲话、政府意见和会议报告的基础上,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文本资料进行词频分析、文本编码和编码结果分析;其次基于企业能力生成理论的TOE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和环境三方面确定装备制造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影响因素;最后从紧抓政策脉搏、注重战略审视和培养赢者心态三方面为企业提出综合性的新质生产力提升对策。

    2025年05期 No.39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钻石模型视角下广东文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研究

    罗艳;

    当前,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增长,广东文化产业的高质量数字化发展已成必然选择。基于钻石模型理论,从竞争力和现实瓶颈的角度探讨广东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尽管广东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竞争力,但仍面临数据与文化产业融合不紧密、复合型人才短缺、市场同质化、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企业战略偏差等多重挑战。因此,提出以下应对策略:提升数据质量与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改善文化消费体验、加强产品质量与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转型的竞争力、缩短转型周期,以及完善政策体系和数据安全管理。

    2025年05期 No.394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中国省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詹绍文;苑欣;

    从产业基础、产业效率、产业支撑三个维度,结合创新、协调、融合、开放、共享等关键指标维度构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测算2012—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来描述其时空分布差异、动态演变规律及制约因素。结果显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上升但区域差异显著,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部地区发展水平高,中西部次之,东北地区亦显落后的格局。从动态演进趋势来看,东部多元发展,中部省会引领,西部集中但缓慢上升,东北产业散弱,缺龙头引领。产业效率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

    2025年05期 No.394 105-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财政金融

  • “逆向混改”对互动式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以迪瑞医疗为例

    范亚莉;鲍明怡;

    文章以迪瑞医疗为例,通过对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问答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逆向混改”对互动式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逆向混改对互动式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有效性、友好性和精准性方面均有所提升,及时性略微减弱。影响机制是国资控股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和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外部监督约束压力,从而发挥公司内部和外部治理的约束力,减少管理层和控股股东公布虚假信息和隐瞒信息的动机。

    2025年05期 No.394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优化研究

    张倩;

    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功能定位上,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应坚持做区域创新资源的整合者、市场力量的扶持者和创新创业企业的托举者。目前,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面临着撬动社会资本有限、回避创新风险、背离地方资源禀赋、资金流通循环不畅等问题,原因在于政府目标和市场目标之间存在矛盾、支持创新和回避风险的要求相冲突、基金管理人才困境及管理和退出制度缺位。应以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为目标,以分类发展充分释放市场化改革活力,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完善基金管理和退出的制度保障,以更有效市场与更有为政府相结合,着力破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困境。

    2025年05期 No.394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因果推断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A股年报MD&A文本分析

    许曼曼;段江娇;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是年报中披露非财务性信息的重要章节,其中文本的逻辑表述等信息是投资者与分析师了解企业业绩归因与经营风险的重要渠道,因此围绕因果推断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展开研究。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章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23年度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发现,因果推断信息能通过提高文本可读性降低股价波动,且结果具有稳健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因果推断信息的股价波动缓释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丰富了因果推断信息对股市影响的相关研究,对于引导投资者合理决策与稳定资本市场具有一定意义。最后根据研究结论,分别从投资者、企业、监管部门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2025年05期 No.394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企业管理

  • 扩展适应视角下单项冠军企业成长过程研究——以长阳科技为例

    翁晨颖;杨天飞;李梦超;

    扩展适应理论为企业如何成长为单项冠军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然而其过程仍不清晰。因此,基于双元学习理论,通过长阳科技2010—2023年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在技术突破期,企业会采取技术探索式学习并意外触发首次优势扩展适应,从而成长为国内先进企业;其次,在技术完善期,企业会采取技术利用式学习以缓冲适应当前市场,从而成长为国际领先企业;最后,在场景创新期,企业会采取场景探索式学习,主动诱发额外用途扩展适应,最终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研究不仅丰富了扩展适应和双元学习理论,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又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未来发展方向。

    2025年05期 No.394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平台型领导对员工追随力的影响研究

    傅端香;程田田;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追随力对企业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员工追随力可以提高领导有效性和工作绩效。文章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将心理授权作为中介变量,权力距离作为调节变量,探究平台型领导对员工追随力的影响。通过对358名员工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平台型领导能正向影响员工追随力;心理授权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权力距离既负向调节心理授权与员工追随力之间的关系,也负向调节心理授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拓展了平台型领导与员工追随力的相关研究并为组织提升员工追随力提供借鉴依据。

    2025年05期 No.394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新质生产力研究——基于资本配置效率视角

    刘海楠;汪雨晴;郭佳琪;

    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对生产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并且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新质生产力,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果更加明显。研究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赋能新质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质生产力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吴平平;韩忠华;

    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研究,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新质生产力水平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文章选取2013—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构建企业层面的新质生产力指数和高质量发展指数,引入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与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存在倒U型关系,新质生产力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超过零界点后转为抑制。(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内部控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倒U型间接效应。(3)新质生产力通过企业社会责任对高质量发展产生U型间接效应。目前,新质生产力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应注重提高新质生产力水平,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更好利用新质生产力,通过内部控制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具有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5期 No.394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财务会计

  • 冗余资源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组态分析

    刘家国;纪佳怡;

    冗余资源是组织在既定周期内存储的、可用的过剩资源。冗余资源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仍存争议。基于TOE理论框架,以制造业单项冠军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综合运用fsQCA和NCA方法,探讨技术、组织和环境三层因素如何协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创新绩效,并通过典型案例验证研究结果。研究发现三种创新路径:(1)“高技术研发-高政府支持-低冗余资源型”;(2)“高冗余资源-高数字化-低环境不确定型”;(3)“高人力资本-高技术研发-高CEO技术背景型”。结果表明,创新绩效是多因素并发作用的结果,冗余资源在特定情境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复杂性。文章为制造业企业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制定中国式创新政策及促进制造业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2025年05期 No.394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下载本期数据